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不包括( )
A.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
B.政治权力是分散的
C.国王的权力非常强大
D.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
解析:选C。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王权受到封建神权控制,又无权干涉贵族和自治城市的内部事务,权力是有限的。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宗教势力被驱逐
B.贵族势力被彻底摧毁
C.正在形成中的王权专制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
解析:选C。新君主国是相对于原来的封建割据王国而言的。“新”就是体现在此类国家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开始形成明确的国家疆域,国家居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等。C项反映了这些特征。
路易十四认为“笃信基督的国王”应当家做主,彼得一世则亲自担任东正教的“最高牧首”,其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削弱教会世俗权力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确保宗教信仰一致
解析:选A。B项属于直接目的,C项属于中央集权的措施,D项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
16~18世纪是俄国沙皇专制统治从产生到最终确立的关键时期,与这一时期下面两位人物在俄国的改革密切相关,下列关于两人改革的相似之处有( )
A.设“缙绅会议”
B.实行欧化改革,向西方学习
C.实行“特辖制”
D.对反对改革的贵族进行无情镇压
解析:选D。A、C两项是伊凡四世的改革措施,B项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故都不是相似之处,可直接排除,答案为D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从17世纪到18世纪初在位70多年,他把各地财政、司法、警察和军事权力纳入监督官之手,监督官由国王派遣。各城市市政机关由选举变成中央任命的行政机关。他还任命大臣分别管理军事、财政等事务,他们直接对国王负责。路易十四不容法国人民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许多富商、手工工场主因信仰胡格诺(新教)遭迫害,被迫迁往英国、荷兰等国,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世界通史》
材料2:彼得一世设立新权力机构——参政院,以取代领主杜马。参政院成员大多非名门贵族代表,由彼得亲自指定。彼得设立九个院,分别掌握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事务,全国划为8个州和50个省,由沙皇和中央直接管辖。他还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凡本国能生产的物品,或限制或禁止进口。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路易十四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2,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从改革结果上分析路易十四和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同点。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和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1反映了路易十四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王权,取消信仰新教的自由;材料2反映了彼得一世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位历史人物的改革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解题时要注意分析理解。
答案:(1)加强中央集权和王权,取消信仰新教的自由。
(2)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
(3)相同点: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治地位。
一、选择题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
A.“卡诺莎事件” B.查理大帝加冕
C.西罗马帝国灭亡 D.新君主国的出现
解析:选C。A、B两项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教权高于王权,D项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
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王权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强大,原因是( )
①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 ②中世纪的欧洲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 ③贵族封臣对国王不负有任何义务
④贵族封臣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割据势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可以采取逐项排除的方法作出选择,②选项显然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③选项错误在于“任何”的表述太绝对,因此排除含②或③的选项,故C项为正确答案。
欧洲开始出现“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的直接原因是( )
A.“新君主国”的产生 B.自治城市的兴起
C.“新君主”实行专制 D.常备军开始出现
解析:选A。从15世纪开始,“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是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新君主国”形成的直接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