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
1.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2.影响
(1)积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胜利。
(2)消极:强行征粮等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个特殊性
(1)它适应了战时需要,这是“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它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
1.背景
(1)经济危机:战争结束后,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2)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严重社会矛盾。
2.内容
(1)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意义
(1)经济:经济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3)理论:探索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探究点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我们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探究:(1)史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列宁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有哪些?
[提示] “经济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识:该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使苏俄过渡到共产主义。
史料二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探究:(2)史料二中,在农业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的实践是什么?
[提示] 实行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背景
|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
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
|
主
要
内
容
|
农业
|
余粮收集制
|
固定粮食税
|
工业
|
工业国有化
|
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
|
商业
|
国家垄断贸易
|
市场自由贸易分配
|
分配
|
平均主义
|
按劳分配
|
特点
|
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单一公有制
|
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
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
|
经验教训
|
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违背生产力要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斯大林模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