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梭伦改革
1.背景
(1)至公元前7世纪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被指定为“调停人”,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改革的基本原则:节制、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措施
(1)经济方面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拔掉记债碑,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②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2)政治方面
①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
②促进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两个新机构,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4.意义
(1)进步性
①经济上,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②政治上,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局限性: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思考:
这几段诗歌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
提示 反映了梭伦力求公正和中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
1.背景
(1)梭伦改革没有完全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各政治派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①平原派要求恢复往昔的贵族制。
②海岸派支持并努力维护梭伦创立的民主制度。
③山地派要求重新分配土地,进行更激进的民主改革。
(2)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雅典国家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改革。
2.措施及作用
(1)重新划分行政区域
①措施: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
②作用: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
(2)改造国家政权机构
①措施: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代替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
②作用: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体现了机会均等、任期制的民主原则。
(3)创立“陶片放逐法”:最能体现人民的权威,可以有效地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
3.历史意义: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深度点拨] 认识“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在民主探索中的成功创举。它对于捍卫民主政体和平民利益、反对民主之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的、粗糙的民主制度,其投票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投票公民群体素质、个人好恶的影响,有时判决的结果也不公正、不理智,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有很大不同。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1.表现
(1)担任高级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