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都表达了要“和解”的愿望。
(2)美苏的“和解”只是表面的,他们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而且越演越烈。
表现
(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
①时间:1959年。
②会谈双方: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
③结果:会谈本身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在赫鲁晓夫看来,会谈本身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
(2)军事上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
①原因: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柏林更是美、苏较量的焦点,1958年,在西柏林问题上,苏与美、英、法发生矛盾。
②经过: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
③结果:柏林墙的修建。
争夺重点:欧洲。
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主要原因:二战后期,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境内,令苏联不安。
(3)直接原因:第一次柏林危机因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第二次柏林危机因为苏联提出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特别提醒]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美、苏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或战争威胁)和军备竞赛,对世界人民和自身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激烈的核军备竞赛
原因:美、苏争霸中,双方把军事实力作为称霸的砝码;其中核武器成为竞赛重点,双方都妄图以此压倒对方。
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概况
(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
(4)20世纪6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数量展开竞争,到70年代初两国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影响: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三、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核恐怖:美、苏在“冷战”高峰时期,无限制地进行核军备竞赛,并直接或间接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
具体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1)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处心积虑推翻革命政权,而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2)经过: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