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表现
(1)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在今河北战国时期的燕下都遗址就出土有大量铁器;战国大思想家孟子曾有过“以铁耕乎”的问话。
(2)兴修水利:楚国在今安徽寿县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渠、秦国都江堰和郑国渠,成为三大著名水利工程。
2.影响
(1)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量增加。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被破坏,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2)政治: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这样,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赋税改革
(1)内容
①管仲改革: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任用管仲进行赋税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衰”义为等级次第。
②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废除了井田制度,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③秦国的“初租禾”: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初租禾”,其做法与“初税亩”大致相同。
(2)影响:田赋制度的一系列变化,使土地国有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农民较前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生产积极性提高。
2.卿大夫夺权
(1)表现: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诸侯取得统治权,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代表了这种政治变革的潮流。
(2)影响:卿大夫夺权,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它表明,周王朝的分封制已不再有效,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