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虽死而秦法未变
1.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改革侵犯了贵族保守势力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
②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也引起一些群众的反对。
③秦孝公病死,失去政治靠山,被诬告谋反。
(2)公元前338年,被秦惠文王车裂而死。
[深度点拨]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反对改革的人。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2.秦法未变
(1)原因
①变法深入人心。
②统治者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2)表现
①坚持“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赐爵原则。
②继承商鞅推广县制的做法,广设郡县,并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建立一套集权化的封建国家机构。
③适应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商君之法”。
④继续执行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秦国的钱币称为“半两钱”,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通行的货币即以此为准。
二、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盛
1.变法实质:商鞅变法是以法家理论为指导的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
2.结果: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秦国迅速走向强盛。
3.表现
(1)军事上:商鞅实行的变法“教民耕战”,奖励军功,很快在秦国形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凭借这支军队,秦国向东向南征讨,收服河西地区和巴蜀,形成“秦地半天下”的局面。
(2)经济上:商鞅变法进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使秦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富强之国。
(3)政治上:军功爵制的推行、县制的建立、什伍户籍制和连坐法的实施等,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强化了中央集权。
4.意义:秦国迅速赶上并超过东方六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为后来秦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度点拨] 评论变法或改革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三、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1.商鞅变法通过重法措施,使秦国成为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