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称作“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2.目的
(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提出
(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为古代历朝所奉行。
(2)《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了其安定人心的作用。
4.表现
(1)汉代
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继续执行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3)宋代: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
5.影响
(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易错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封建社会初期,这一政策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的日益活跃,这一政策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动,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
二、工商业的管理
1.秦朝
(1)措施: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经济秩序。
(2)特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严密。
2.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