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3)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5)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6)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7)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和清朝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对点训练】
1.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
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解析:选C。题干材料说明当时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形式存在,从根源上来说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得以出现,故选C项。传统家庭观念被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客观史实,A项错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才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项错误;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只是题干所反映出的历史表象,D项错误。
二、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启示
1.关系: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把商业看作“末”业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的互动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繁荣局面。
2.启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对点训练】
2.(明朝)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B.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