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变迁
|
时间
|
原因
|
表现
|
特点
|
第一次
|
鸦片战争后
|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
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衣、食、住、社会风俗)
|
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
第二次
|
辛亥革命后
|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风俗习惯发生巨变,交通有较大进步
|
|
第三次
|
新中国成立后
|
政府强制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
物质生活有进步,社会风尚较好,交通、通讯有进步,但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
焕然一新,但受政治影响明显
|
第四次
|
改革开放后
|
改革开放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交通、通讯与传媒迅速发展
|
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
|
【对点训练】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须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反映出新时期( )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减少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选A。同样是看时间,动作变得简化自然,背景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A。
■真题练———————————————————
1.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先得谋补脑”“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
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婚礼仪式上既有传统的“喜字纱灯”,又有“钢琴曲”“白纱”,这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仪式,并未涉及婚姻自主和新郎新娘的出身信息,排除A、C;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体现的是政府的引导,并非主导,D错误。
3.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析:选C。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