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北师大版)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化提升学案必修2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现行)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26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15 15:06:0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苏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主要内容

认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

(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

(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

(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新经济政策

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按劳分配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建立集体所有制

赫鲁晓夫改革

侧重农业,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倡种玉米等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点在工业上,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初期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

【对点训练】

1 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增长率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

C.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解析:选A。苏联自斯大林模式起以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忽视轻工业,逐渐导致工业体系比例失衡,影响工业发展,故选A。苏联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目的是缓解经济问题,不是材料中工业产量不断下降现象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主要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与材料中“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增长率从两位数逐步降低不符,D项错误。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点训练】

2.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多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