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内容
(1)农业:是重点。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种植;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把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但破坏了生态环境。
(2)工业: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3.评价: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1)工业:恢复部门的集中管理体制,同时兼顾地方;坚持集中的经济计划,同时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农业: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推行集约化经营,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资。
2.评价
(1)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2)发展的停滞:未能从根本上变革旧体制;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对外扩张及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
1.改革及失败: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此后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命令;企业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商业和服务业允许集体和个人经营;在农村实行租赁制和家庭承包制,但成效不大。1988年起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局势失控。
2.苏联解体:1991年,“八一九”事件爆发,苏联随之解体。
【轻巧识记】
1.图示法记忆赫鲁晓夫改革
2.巧记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氏执政十八年,改革重点有调整。
大力发展重工业,军备大增又外侵。
人民生活有改善,执政后期陷困境。
【易错提醒】
1.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
2.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差距。由于勃列日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