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古学常用 来确定文物的历史年代,
来确定文物的历史年代,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A.6                B.8                C.14               D.20
2.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周期表是由哪位化学家发现的(     )
A.门捷列夫(俄国)   B.纽兰兹(英国)   C.迈尔(德国)       D.尚古多(法国)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
B.已知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
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多,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
5.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C.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6.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和b分别位于周期表的第2列和第13列,下列叙述正确的(      )
A.离子半径b>d
 B.b可以和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B.b可以和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C.c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d的
D.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g核素 U发生裂变反应:
U发生裂变反应: U+
U+ n
n
 Sr+
Sr+ Xe+10
Xe+10 n,净产生的中子(
n,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10NA
n)数为10NA
B. Cl与
Cl与 Cl得电子能力相同
Cl得电子能力相同
C.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U
U
D. U和
U和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8.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有3个电子,元素Y2-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XY2              B.X2Y              C.X2Y3              D.X3Y2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A.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B.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
C.丙属于两性氧化物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一定相等
10.W、X、Y、Z四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①四种元素的电子层数之和等于10,且它们是连续的四种主族元素;②四种元素的原子,其半径最大的是X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和X均位于第二周期                 B.Y和Z分别是Al和Si
C.W和X分别是O和F                    D.Z的金属性可能比X强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的原子半径数据见下表: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7、﹣1 | ﹣2 |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2 | 0.099 | 0.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