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的呼唤
1.改革的必要性
(1)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2)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
(3)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挥霍,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
(4)变本加厉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2.改革的可能性
(1)地主阶级改革派希望“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清”。
(2)“救时宰相”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出任内阁首辅。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0,思考:
1.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提示 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少年得志也许会使人恃才孤傲。但因人而异,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练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二、整顿吏治
1.措施
(1)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2)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3)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深度点拨]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的作用基本上相当于以往的宰相。这一权力和地位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可能。
三、实施边防新政
1.内容
(1)“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2)“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1)大大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2)塞外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2,思考:
2.请思考,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
提示 “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3.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 简言之,生齿即人口和牧畜,守备即边防守卫,田野即耕地,商贾即商业贸易。它们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明政府边防守备的加固和汉蒙关系的改善,为边疆人民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促使人口和牧畜繁衍生息,农耕区域扩大及双方贸易畅通和活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状况。
四、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1.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2.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在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
(3)作用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简化手续,限制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以银代役、计亩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