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冗”
(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形成“冗官”。
(2)实行“养兵”政策,造成“冗兵”。
(3)养兵、养官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
2.“两积”
(1)“三冗”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吸取中唐以后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兵权,导致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遭到官僚贵族激烈反对而夭折,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
(1)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提出“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2)宋神宗继位后,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图解示意] 宋初“三冗”“两积”局面的形成
二、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
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2.理财:“理财为方今先急”
(1)青苗法
①内容:每年夏秋两收前由政府提供钱或粮食低息贷借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作用:限制了豪强之家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
①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
②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
(3)其他: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3.整顿军队与科举
(1)整顿军队
①内容: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②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整顿科举
①内容: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批评“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②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变法的进行。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7,思考:
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提示 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
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
提示 保甲法的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
三、新法的局限与变质
1.变法的局限性
(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2)变法因执行不善而加重贫苦百姓的负担,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新法的变质
(1)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被逐步废除。
(2)宋徽宗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聚敛钱财,变法原有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深度点拨] 王安石变法着重协调两类矛盾,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法切中时弊,取得了重大成效,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局面。但由于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加之新法贯彻过程中用人不当,最高统治者的动摇等多重因素,使改革最终破产。
1.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着与大官僚大地主争夺政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深刻目的。
2.王安石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