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1.社会转型
(1)政治上: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诸侯国的对策
(1)春秋时期几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壮大自身。
(2)各国的国君为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开始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15,思考:
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 发生在公元前656年的“‘包茅’之贡”是指齐国借天子之威集合诸侯对日益强大的楚国进行打击的历史事件,而最终以楚国屈服于齐国的压力向周天子进贡结束。这一史实说明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强大的诸侯借天子名义,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壮大自己,周天子也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以求生存。周王室衰微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
2.阅读教材P16,思考:
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
提示 井田制所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根据孟子对井田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就说明,井田制下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位于公田的周围,人们首先集体完成公田的耕作才能去耕作私田。统治者凭借这种土地制度剥削人民。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变法——管仲改革
1.背景:私田大增使得新兴地主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相地而衰征”。所有土地按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评价
(1)进步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局限性:未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7,思考:
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提示 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这就在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出现了父子兄弟晚睡早起、辛勤耕作而不怕劳苦的现象。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魏文侯变法
1.李悝变法
(1)政治上: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整顿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强调法治,制定《法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2)经济上:提出“尽地力”“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2.吴起改革:军事改革,创建了“武卒”。
3.作用
(1)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推动各国通过变法来实现富国强兵。
(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图解示意] 用图示法认识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