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客观条件
1.北魏的崛起
(1)起源: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建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
(4)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早期改革
|
内容
|
影响
|
经济
|
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
推动拓跋部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政治
|
仿汉制设官;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
文化
|
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
[深度认知]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启了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矛盾: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思考:
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提示 反映了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深度点拨] 北魏前期的政治、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的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主观条件
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孝文帝
(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深度认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孝文帝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
史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①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史料二 “每有骑战,②汉人为肉篱。”
史料三 北魏统治者③没有处理好与农耕文化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史料四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④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