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变法形势的高涨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德国强占胶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3)法国强租广州湾。
(4)英国租借“新界”地区和威海卫。
2.表现: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很快,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深度认识] 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二、百日维新——变法的高潮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2.内容
(1)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3)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4)军事方面: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裁撤旧军队。
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意义: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4)军事上: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34“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名师点拨] 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而维新派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最终目的的不一致使他们很难走到一起。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性暴露无遗,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也体现了出来。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2.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
史料一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①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己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史料二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②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①说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