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鞅之死——变法的结果
1.商鞅死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下令捕拿商鞅。
2.变法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深度点拨] 评论变法或改革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意义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除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深度点拨] 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其改革打击了旧势力,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深度点拨]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反对改革的人,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8“学思之窗”,思考:
你对此有何看法?
提示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经济制度和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史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①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史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