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农业
|
实行余粮收集制
|
工业
|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
商业
|
取消自由贸易
|
分配
|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
4.特点
(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
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背景
(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农业
|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工业
|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
商业
|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分配
|
废除实物分配制
|
4.特点
(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探索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