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
1.国际形势
(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包围中国。
2.国内形势
(1)历史: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2)现实: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二、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政策”
内容
|
含义
|
意义
|
“另起炉灶”
|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
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
“一边倒”
|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
在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密切。……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伙伴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务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三、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