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如:
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CH3COO-+H+ ΔH>0的影响。
改变条件
|
平衡移动方向
|
n(H+)
|
c(H+)
|
导电能力
|
Ka
|
加水稀释
|
向右
|
增大
|
减小
|
减弱
|
不变
|
加入少量冰醋酸
|
向右
|
增大
|
增大
|
增强
|
不变
|
通入HCl(g)
|
向左
|
增大
|
增大
|
增强
|
不变
|
加NaOH(s)
|
向右
|
减小
|
减小
|
增强
|
不变
|
加CH3COONa(s)
|
向左
|
减小
|
减小
|
增强
|
不变
|
加入镁粉
|
向右
|
减小
|
减小
|
增强
|
不变
|
升高温度
|
向右
|
增大
|
增大
|
增强
|
增大
|
三、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
(1)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根据HA
H++A-,可表示为Ka=。
(2)一元弱碱BOH的电离常数:根据BOH
B++OH-,可表示为Kb=。
2.特点
(1)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升高温度,K值增大。
(2)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越大,表示弱电解质越易电离,酸性或碱性越强。
例如,在25 ℃时,K(HNO2)=4.6×10-4,K(CH3COOH)=1.8×10-5,因而HNO2的酸性比CH3COOH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1?K2?K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3.电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