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阅读
阅读这首诗歌(见课文),完成1~5题。
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答案】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解析】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
【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解析】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