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 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 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说明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土地开发
2.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 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 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 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南方人口的增多以及南方赋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而非棉花的普遍种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这并不直接代表“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故D项错误。
点睛:“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