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百亩)”。据此可知当时
A. 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 城市规划错综复杂
C. 政府严格商业管控
D. 手工业者参与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可知,匠人在设计建造都城时,将市划在了指定区域内,这说明商业的发展受政府严格控制,故选C。市坊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排除A;由材料可知,城市规划整齐划一,错综复杂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B;材料中的“匠人营国”指的是匠人在设计建造都城,而不是参与政治,且古代手工业者的地位较低,D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难点在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学生可综合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切记不能一味地直白粗浅翻译。
2.《后汉书》关于皇帝亲耕记载如下:“正月始耕。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以享。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力田种各耰讫,有司告事毕。”由此可见
A. 统治阶层完全代表农民利益
B. 人地矛盾缓和土地大量剩余
C. 农为邦本关乎社稷统治根基
D. 重农风尚促使工商走向衰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为邦本关乎社稷统治根基,故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也正因为此才会采用如此隆重的方式来引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故选C。皇帝及三公九卿等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情况描述,故无法确知土地是否大量剩余,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工商业的发展状况,且农业的发展是会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的,排除D。
【点睛】不管是什么措施的出台,其最初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这是理解历史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