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
2.表现
(1)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易错提醒】
古代的“山东”“山西”不同于今天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山东,古代又称“关东”,是指河南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地,即历史上称为中原的地区。山西,又称“关西”,是指河南崤山以西即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黄河以西和巴蜀等地。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三次高潮
(1)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出现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2)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出现。
(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影响
(1)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