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编辑
(浙科版)2018-2019学年高中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必修2(生物)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2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2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同步教案
  • 教材版本浙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生物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166 K
    上传用户baibai9088
  • 更新时间2019/12/3 13:43:1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
结构
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2)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DNA,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实验过程
(4)实验说明及结论
亲代噬菌体
宿主细胞内标记元素
子代噬菌体内标记元素
实验结论
35S标记蛋白质
DNA是遗传物质
32P标记DNA
 
归纳总结
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4.搅拌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经过离心,噬菌体颗粒到了上清液中,细菌留在沉淀物中。
5.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例1  (2018·杭州模拟)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只有核酸含32P
B.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
D.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解析 细胞中含P的化合物有核酸、磷脂等,所以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不只是核酸含32P,A错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B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所以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C正确;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细菌中含有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因而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例2  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答案 B
解析 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由于DNA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
方法点拨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