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5年,欧瓦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2.1917年,朗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以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在水中排列成了单层,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右图为一个磷脂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3.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把红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磷脂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面积恰好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4.1972年,辛格: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探讨:科学家发现脂质类的物质易出入细胞膜而其他小分子物质则比较困难,分析这种现象,你推测最可能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最可能的结论是细胞膜是由脂质类的物质组成的。
探讨:磷脂分子排成单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红细胞的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探讨: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试以示意图的形式画出多个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排布状态和在细胞膜上的排布状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分析:(1)水—空气界面: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
(2)细胞膜上:因细胞膜内外均为水环境,依据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特点,故呈现如上图所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