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肇庆统测)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解析:选C。根据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可知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条件,对传统的农业结构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
2.(2019·大连双基测试)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 )
时期
|
耕地面积
|
人口
|
明初
|
8.5亿亩
|
6 600余万
|
清前期
|
10亿亩
|
4.1亿
|
A.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B.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C.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解析:选B。分析图表数据可知,清朝相比明朝人地矛盾激化,无地农民较多,从而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海禁”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根据所学,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只能抑制或缓解,并不能有效解决,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