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德州高三上学期期中,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答案 C
解析 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政,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敬德,故B项错误;题干中“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体现了统治阶级要拥有德行,故C项正确;夏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且题干未提及,故D项错误。
2.(2019·德州高三上学期期中,3)唐代设立政事堂,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二省关系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未提及二省长官如何减少纠纷,通力合作,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决策本质是一种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样做的目的是分割二省相权,故C项正确;题干提及的不是平衡关系,而是抑制相权,故D项错误。
3.(2019·惠州高三第二次调研,26)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