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茂名高三统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程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人们已掌握广泛数学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春秋时期各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程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方面的广泛的数学知识,D项正确;此时是春秋的诸侯争霸时期,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B项错误;人民受到残酷剥削,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2.[2019·广元高三联考]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普及
C.活字印刷的推广 D.科举取士的需要
解析:从材料中的“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来看,“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应当是活字印刷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变化与造纸术的革新无关,排除A项;隋唐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术,并开始科举取士,因此材料中的变化与此无关,排除B、D两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