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入摧枯拉朽”。“某一时期”应是( )
A.明朝中后期 B.甲午战争之前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30年代
解析:明朝中后期,日本还没有能力对中国发动战争,中国知识分子不会有这样的言论,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前,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美梦,甲午战争使得这个美梦被击碎,故B项正确;20世纪初,中国已经被日本击败,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存在天朝上国的言论,而是向日本学习,故D项错误。
答案:B
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
答案:B
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A项与材料“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不能反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知识分子逐渐开始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