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苏联
A.变革小农经济势在必行
B.国家工业化建设举步维艰
C.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凸显
D.确立斯大林体制符合国情
2.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
A.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
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
3.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一变化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意图协调苏联经济发展
B.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C.结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