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柏拉图提出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政治理想与中国儒家“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
解析材料中的“除非哲学家就是王……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反映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这一理想是在当时希腊民主趋于衰落,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提出的。据此,回答第(1)问。回答第(2)问时,要从目的、标准等方面对柏拉图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1)理想:由通晓哲学的人担任君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背景:直接民主下的雅典出现了混乱;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和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
(2)柏拉图和儒家所强调的理论,其目的都是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都设计出了一种理想君主(统治者)的标准。但标准的侧重点不同,柏拉图从认知层面考虑,强调统治者应该有智慧、会治理国家;而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主要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恪守伦理,遵循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