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是天使人性有善、有恶。“圣人之性”善,“斗筲之性”恶。这两者是不可改变的,而“中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他认为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而后能善”。
史论:董仲舒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观及其人性向善的基本途径。(8分)
(2)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史论中的观点。(12分)
解析回答第(1)问时,从史料中董仲舒对人性的分类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即人性是不同的。“待外教而后能善”表明了人性向善的基本途径。回答第(2)问时,要紧紧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是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二是其思想是如何为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的。
参考答案(1)人性观:人性有差别;多数人的人性是可以改变的。途径:教化。
(2)董仲舒一方面继承了孟子的性善学说和荀子的性恶论,另一方面又把二者结合起来,对人性进行了分类,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多数人可以经过教化达到性善,但少数人无法改变性恶,需要用法治的手段加以约束。这种认识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