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体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
自主认知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即他所称的“讽喻诗”,对后世颇有影响。唐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白居易一生作诗很多,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2.关于行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篇幅较长,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3.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