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背景
(1)19世纪60~90年代,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播开来。
(3)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焦点
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实用科技。
3.代表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4.概况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