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根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液体积木”。在试管中注入CCl4,再加少量水,然后再小心加入少量苯,溶液可出现分三层的现象,再用漏斗向水层中加入少量胆矾溶液及少量碘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无色、蓝色、紫色
B.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
C.振荡再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水在下层
D.振荡再静置后溶液仍分为三层
解析:选B。碘在苯与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它们都能从碘水中萃取碘,故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故振荡后分为两层,有机层的密度大小取决于苯和四氯化碳的相对多少,故无法判断有机层是否在水的上面。
2.为了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己烷(己烯)
|
溴水
|
分液
|
B
|
乙酸乙酯(乙醇)
|
乙酸
|
蒸馏
|
C
|
NaCl(KNO3)
|
水
|
蒸发溶剂,结晶
|
D
|
FeCl2(FeCl3)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过滤
|
解析:选C。己烯与溴水反应生成二溴己烷,溶于己烷中,不能分层,应用蒸馏法分离,A错误;乙醇和乙酸都易挥发,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B错误;C项,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溶解、蒸发溶剂、结晶、过滤,C正确;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沉淀,应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错误。
3.(2011年徐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