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09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测试 (2011.10)
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A.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瞬时速度为零
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
C.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
D.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
3.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4.四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在2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
5.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2s时刻,甲追上乙
B.2s前甲比乙的速度小,2s后甲比乙的速度大
C.在前4s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
D.在第2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6.在A地用物体m1、B地用物体m2做同样的实验: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间的关系.然后把在两地测得的结果画在同一个a-F图象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A)和(B).若A、B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和g2,由图象可知
A.m1>m 2
B.m 1<m 2
C.g1>g 2
D.g 1<g 2
7.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方向竖直向下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竖直向上
8.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就会燃放起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要求,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4s末到达离地面100m的最高点,随即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g=10m/s2)
A.25m/s,1.25 B.25m/s,0.25 C.50m/s,0.25 D.50m/s,1.25
9.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a上放置一铁块b,三角形木块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竖直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与铁块b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
C.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D.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等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
10.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T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变为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