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历二年即公元767年,已步入人生暮年的杜甫渐至穷途末路,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突然辞世,使暂时安定之后的杜甫,又失去了生活的靠山,他不得不开始又一次选择自己人生的归宿。生活愈艰难,遭遇愈坎坷,然而从成都一路向东,直到夔州后的两年的光阴,他的才情、诗情如同寒天的梅树,愈枯瘦的枝绽放出的竟然是惊艳脱俗的花。
这一年的暮秋季节,杜甫寄寓在夔州,登上三峡肇端的夔门山,上观苍茫天穹,俯瞰浩荡江水,两岸是壁立千仞,远山有虎啸猿啼,又薄衣不耐秋风寒,去国怀乡心茫然。当时的杜甫如同一截枯木立于瑟瑟秋风之中,灰白的长发任由牵扯翻卷,或许骤然涌上心头的的还有如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吧。所以,他或许情不自禁的,两行浊泪悄然潜行于深密的皱纹之中,打湿了胸前的衣襟。
但杜甫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啸吟出如黄钟大吕般的悲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人一张口就震动了唐朝,震动了唐朝以后所有对他顶礼膜拜的朝圣者。凝聚的诗文瞬间就把眼见之景,耳听之声,网罗收于笔端,令空旷、寂寥、萧瑟、凄凉等一切的意境与感受全挤进狭小的心室,如透骨的寒风从隙罅里窜入,令人不禁从心底泛起一阵阵的寒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