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5分)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 的人,“辟世之士”是指 的人。(2分)
解析:这里“辟”同“避”。“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而孔子是积极入世的,不愿意和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见面说话。所以“辟人之士”是指“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的人。而“世”指社会,所以这里“辟世之士”是桀溺自谓,是指隐者。这些人不主张出世,逃离社会世俗。所以“辟世之士”是指“不主张出世,逃离世俗”的人。
答案:积极入世,不愿同流合污 主张出世,逃离世俗
(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
解析:桀溺的话意思是:(社会纷乱)洪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样)避人的人,是不是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孔子的话意思是: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由此可以得出孔子的人生态度是身处无道之世,无论得志与否,都应该积极入世,担负变革社会重任,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根据材料二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以得出孟子的人生态度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