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语境把握”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常见”,是指所考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即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从历年对实词的考查情况看,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其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意义一般是由本义通过引申、比喻、借代、假借而形成的。比如“班”,从字形而来,本义是“分玉”,后来引申出“分开”“排列”等义项。
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常见的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常见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第一个“老”后面有了宾语“吾老”,词性改变,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赡养、孝敬”;第二个“老”作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老人、
长辈”。
3.通假字
“通假字”指文言文中某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的现象。比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句中,“倍”同“背”,是背叛的意思。
4.古今异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