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生物间的关系,与图中物种甲、乙数量变化相符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B.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D.雪兔和猞猁
解析:选D 曲线的变化表明,甲和乙之间是捕食关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2.为保护生态环境,不少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该过程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
B.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变化
D.以上变化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选B “退耕还林”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增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会逐渐复杂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3.(2019·徐州学测模拟)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
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
D.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
解析:选D 福寿螺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福寿螺引入广东地区后过度繁殖,说明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密度呈“J”型增长;福寿螺引入后破坏了该地区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可能会大量繁殖,造成新的物种入侵,故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