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试题的卷面阅读量在逐年加大,未来的高考“让15%的考生做不完”已成为命题人的共识,文言文耗费过多的读文做题时间是考生难以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要因素之一。文言文怎样做到快读准做?3个选择题的有效利用是潜在的读文帮手。命题人为降低试题难度和文意理解难度,设3个选择题,这3个选择题的题肢均有利于快速理解文意(断句题4个选项断开处80%相同,看选项比在文中硬性断句更容易理解;古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均是4个选项3个正确,更可以利用选项疏通难懂的字、词、句)。利用这一命题特点,编者在一线教学中总结出“题文齐读法”这一实战策略,在此与广大师生共享。也希望广大考生在今后的学习答题中,坚持用此法,熟能生巧,内化于心,提高做题效率。
什么是“题文齐读”
|
为什么要“题文齐读”
|
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目。但二者并不是相互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而是协调配合、相互印证的。在读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题目是否与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去读文。大致方法是:
①读到断句处,别在文中硬断,看一看后面的断句题(断句题所断开的地方80%都是正确的)。
②读完一个层次或一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化常识题和概括分析题,看一下题目是否有对本层次内容的考查。
③“题文齐读”的关键是:读题时记清各选项的主要考查点、解题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和疑问在读文时寻找对应点。
|
①传统的先读文后看题,因为目的性不强,所以读文的关注度很难保障用在解题的关键点上;往往第一遍读文囫囵吞枣,然后再看题,当对题把握不准时再读文,造成时间的浪费。
②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按照行文顺序排列的,这两题都是“三对一错”。这些正确部分都可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甚至有的就相当于注释。
③断句题的四个选项只有1~2处不一致,80%断句正确。如果不借助后面的断句题,在文中硬性去读去断,既不能快速读懂该处的文意,又会浪费过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