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时,会和内环境中的某些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发生反应,反应产物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酸碱度保持稳定。
3.血糖、体温、渗透压三类调节
(1)血糖调节: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2)体温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3)渗透压调节: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调节人体渗透压的激素主要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渗透压调节和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都在下丘脑,下丘脑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四大功能。
4.神经调节中的两个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离体)上以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或局部电流)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5.兴奋在突触处借助神经递质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