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陕西省黄陵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新部)(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97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8/3/8 17:14:2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这一字,其与树叶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在这里要比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