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儒学的价值观念,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论及:“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这说明儒学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重视伦理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统治依靠伦理教化的支持;伦理教化的原则规范应力求适应政治的需要。儒学始终对现实人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面对来生来世却不去过问和追求。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一价值观的表露。孟子提出修身立命说,荀子发展为无神论,宋明时期的儒家学者,都批评了道教的神仙说和佛教的来世说以及无生说。因此,儒学的价值观以治理好人的现实生活为目标,把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放在今生,放在当世,而不以彼岸世界为归宿。
儒学特别重视伦理教化。孟子把有无伦理教化看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儒家学说认为伦理教化比刑罚还要有效。儒学在伦理教化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结构体系。“仁”是“礼”的中心,是“礼”所赖以产生的价值目标;“礼”是“仁”的具体体现,是“仁”产生出来的各种条目。没有“仁”,“礼”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礼”,“仁”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仁”的统率下,儒学提出了忠、孝、节、义等规范,提出了温、良、恭、俭、让等要求,作为对人们实行伦理教化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