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6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3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中共同理由注意对比材料一二,获取有效信息来归纳,从材料一中“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和材料二中“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的信息,可以看出司马迁和康熙帝反对修长城的理由在于不注重民生,不体恤百姓;其目的从他们的阶级立场来分析,可知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从“始皇虽无道”“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否定其暴政和专制。第二小问,联系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来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中孙中山对长城的认识可知,还要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观目的;另外还要注意坚持辩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