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标导航】 1.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
3.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思考 生物学中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时,除用数学模型外,还有哪些模型?
提示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
提出合理的假设→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2)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
a.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b.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0λt。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在有限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
自然资源和空间 中内斗战加剧 出生率降低
有限,种群密度增长→ 天敌增加 → 死亡率升高
→达到平衡
(3)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