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献
C.礼仪 D.秩序
解析:选D。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D项正确;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故A、B、C项错误。
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