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 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人捷
2.近人仲芳氏在其日记《庚子纪事》中写道:是书也,乃予或见或闻,逐日记载。…… 传团民无论相离数百里,此处焚表呼唤,彼处立时便知,人亦顷刻而至,比电报尤速。又哄传能避敌人枪炮.团民用手一指,对阵枪炮即不过火,不能发声。据此,可以肯定作者( )
A.同情义和团运动 B.反对西方工业文明
C.记事具有客观性 D.轻信传言罔顾真相